18、管理创新最初的动因可能来源于内部变革促进者对现状的不满,意味着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方式。( ) 错误
19、起草阶段是管理创新的最后阶段,当管理创新实施方案一确定管理创新就进入最后阶段—标示阶段。( )错误
20、创新知识储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 正确
21、科学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源泉。( ) 错误
22、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具备分散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点。( ) 错误
23、创新技能与创新知识储备、创新思维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创新活动获取成功的先决条件。( )正确
24、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正确
25、熊彼特在《创造力的性质》中提出,创造力由智力维度、智力方式维度和人格维度组成。( )错误
四、名词解释
1、创新:
参考答案: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队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2、自主创新:
参考答案: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3、创新能力的内涵:
参考答案: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的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改革方案的能力。
4、原始创新:
参考答案:是企业率先于其他的企业而将发明首次商业化,以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5、二次创新:
参考答案:是指企业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以率先的原始创新者的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受限于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创新。
6、产品定位:
参考答案:指企业在所选择的目标市场上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印象,使之在某方面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从而在目标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7、思维:
参考答案: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地反映,它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狭义上来说,思维通常专指逻辑思维。
8、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他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与一般的思维方式相比,它具备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等特点。
9、发散性思维:
参考答案:指考虑一个问题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途径或一种方法,而是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
10聚合性思维:
参考答案:运用模式化的心理活动,将问题的解决方法集中在一点上。
11、侧向型思维:
参考答案:是指在沿着顺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时候思维受到阻碍,思考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从旁侧开启一条新的思维方向,从侧面以迂回的方式展开思考活动。
12、创新专门技能:
参考答案:以创新为目的,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完成创新活动的技能。
13、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从事创新活动的动机、意识及创新思维活动和创新心理状态,是在创新活动中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新的勇气、意志、信心等。
14、学习型组织:
参考答案:指能够有意识、系统和持续的通过不断创造、积累和利用知识资源,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镜,从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组织。
三、简答题
1、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为基础与核心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条件和手段的创新知识储备
作为贯彻和实现的创新专门技能
作为动力和控制方向的创新精神
2、二次创新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模仿性与跟随性
R&D的针对性
资源投入的集中性
3、产品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是功能定位,强调其产品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
二是品质定位,侧重于向消费者传达其新产品具有某种良好的具体品质
4、直觉思维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直接性
本能意识
快速性
5、创新思维能力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新颖性
综合性
实践性
多向性
6、创新能力的评价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系统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7、目标制定是有方法和技巧的,目标的确定有这样一个原则,即SMART原则,具体是指?
参考答案:目标必须是具体的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8、如何从宏观层面完善创新生态系统,保障创新能力建设?
参考答案: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
改善创新基础设施与中介服务
实施鼓励创新的财政和投融资政策
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和管理制度
健全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发展国际合作交流
四、论述题
1、结合纲要及自己的理解,论述如何推动创新的人才培训制度?
参考答案:树立全员终身教育思想
增加新意识、新技术的培训内容
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法
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国际意识
鼓励员工自我开发(结合实际即可)
2、结合自身,阐述一下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坚持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坚持主动培养,弥补短板
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效率(言之有理即可)
3、论述创新能力的意义?
参考答案:创造性表明创新能力是以与经验、传统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目标问题”则强调创新能力是需要自主发挥出来的能力,而不是某种被动能力, 同时具有目的性的特征;
“产生价值”潜藏了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与主体,创新能力的大小总的来说是创新 过程产生的价值衡量,同时这种价值或者说创新能力的大小由社会决定,而不是创新主体决定;
“过程”则强调创新的实践性,并意指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要从实践的角度衡量;
“才能和潜质”则是说创新能力既包括已表现出来的才能水平,也包括潜在的未激发出的才能水平,这一点对于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