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文档  52文库-文库文档资料大全!
您的位置: 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气污染防治知识问答
大气污染防治知识问答
 来源: 52wenku 52文库点击: 0 日期:2021-03-12 



大气污染防治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大气污染物

答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包括六种污染物,即:SO2(二氧化硫)、NO2(二氧化氮)、O3(臭氧)、CO(一氧化碳)、PM10(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六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SO2,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电力供热、工业锅炉、民用燃烧)、冶金建材等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NO2,机动车尾气(特别是重型柴油车)、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和冶金建材等工业生产;O3,O3作为二次生成的污染物,并不由污染源直接产生,由其主要前体物NOx和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光化学反应产生,其中VOC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等;CO,冶金建材等工业生产、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和机动车尾气;PM10,扬尘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和冶金建材等工业生产;PM2.5,扬尘源、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冶金建材工业生产等一次污染源的排放以及前体物(SO2、NOx、NH3和VOCs)的二次转化。

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包括四种污染物,即:TSP(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也称总悬浮颗粒物)、BaP(存在于PM10中的苯并[α]芘)、NOx(氮氧化物)、Pb(存在于TSP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问:雾和霾一样吗?

答 大气污染现象在天气条件中的呈现就是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但是,雾和霾在形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发布的雾与霾的区别,雾和霾是自然界的两种天气现象。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判识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5%时,判识为雾;相对湿度为80%至95%时,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描述或大气成分指标进一步判识。

从粒子的直径大小上来看,雾是小水滴,它的直径相对较大,在5到100微米之间;而霾粒子的直径就相对要小,在0.001到10微米之间。

从外观上看,因为雾粒子的直径大,对可见光的散射没有太多的选择性,因此雾基本上是呈乳白色的;而霾粒子直径小,对可见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较强,这些粒子散射和吸收可见光时具有一定的波长选择性,因此霾可能就会呈现蓝灰色、橙灰色、黄色等不同的外观。

从雾和霾覆盖的空间范围来看,雾一般比较浅薄,主要是在近地面层中发生,边界比较明显;而霾相对比较深厚,可达1千米以上,并且分布比较均匀,从地面看没有明显的边界。从持续时间和日变化上看,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上午消散;而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大气较稳定时,可全天持续。

问:除重点行业之外的企业在应急期间是否也要进行应急减排?

答 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是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根本底线,生态环境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中39个重点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并非“法外之地”,非重点行业企业在不同预警级别下也应采取应急减排措施,确保减排比例。

问: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企业将如何进行减排?

答 对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企业,要制修订“一厂一策”实施方案。方案中须说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涉气产排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据此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下的应急减排措施,明确具体的停限产生产装置、工艺环节和各类关键性指标,做到企业应急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

问: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施工工地管控措施有哪些?

答 未纳入保障类减排清单的施工工地禁止土石方作业、建筑拆除、喷涂粉刷、护坡喷浆、混凝土搅拌等。

问:日常生活中的“减碳”行为有哪些?

答“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CO2“零排放”。

可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为“碳中和”做贡献。日常生活中做好节能减排、减碳行动,即有益于身心健康,又能为控温行动做贡献。

一、避免浪费:例如每个家庭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国家每年可节能约110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290万吨;每个家庭每月少浪费一斤粮食,国家每年可节能约100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260万吨。

二、节约用电:如果每个家庭多使用1只节能灯,国家每年可节电约330亿度,减少CO2排放3100万吨;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再使用电饭煲煮饭可节电约10%,国家每年可节电约20亿度,减少CO2排放190万吨。

三、健康生活:每个烟民每天少抽1支烟,国家每年可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13万吨。

四、少耗资源:每台私家车每月少开1天,国家每年可节油约82亿升,减少CO2排放1800万吨。

五、勤做家务:每个家庭少用1次洗衣机,并手动洗衣,国家每年可节能约65万吨标煤,减少CO2排放160万吨。

问:大气污染分几种,成因是什么?

答 大气污染可分为一次污染、二次污染以及复合污染。

一次污染:一次污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污染物是指由自然界产生的污染物,如火山喷发、植物释放等排放的污染物。人为源污染物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燃料燃烧、工业排放、交通排放以及农业活动等。CO、SO2、NOx、PM2.5、PM10等,通常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被称为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物是相对于一次污染物而定义的。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理化作用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又叫做次生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相对于一次污染物而定义的。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理化作用或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又叫做次生污染物。

复合污染:上世纪70-90年代,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并开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出现了煤烟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及其他污染并存的局面。1997年,大气复合污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大气中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结合,导致臭氧污染和颗粒物污染的生成。它们的寿命较长,通过区域传输由上风向输送到下风向。局地污染最终导致区域污染,甚至产生重污染。

整体来说,以上各种污染相互叠加,均相反应和多相反应相耦合。局地与区域大气污染相互作用的现象,即为大气复合污染。除了污染产生的各种内部因素,气象条件是制约大气污染物传播的重要外部因素。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扩散、转化取决于气象背景。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降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与空气质量。风速大,可以通过水平输送和稀释扩散效应降低颗粒物浓度。当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没有形成降雨时,颗粒物的二次生成作用较强,PM2.5的浓度与相对湿度往往成正相关关系。但当空气湿度大于90%时,易形成降雨,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冲刷作用,将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导致PM2.5浓度降低。

问: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8年10月26日进行修正,共8章129条。

主要亮点:

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标准控制;坚持源头治理;强化联防联控;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大处罚力度。

主要内容:

一、强化责任和监督管理:明确政府责任、确定限期达标规划制度、建立惩戒机制。

二、防治措施:以煤炭领域、工业领域、机动车船领域、扬尘领域、农业领域为重点,坚持源头治理,突出污染物减排。

三、重点区域联合防治: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牵头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督促。

四、重污染天气应对: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停产、限产、限行、禁燃、停止建筑施工、停止露天燃烧、停止学校户外活动等应急措施,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

五、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大气污染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应当向社会公布;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电子邮箱等;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新生产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检验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应当向社会公开。

六、加大处罚力度:法律责任30条,涉及10个执法部门,监管违法行为90余种,超标排放最高罚款100万元。

问:大气环境容量受什么因素影响?

答 大气环境容量主要受自然因素和污染源特征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污染源特征主要包括:污染源布局、污染物构成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污染物在区域内输送、转化、积累,形成污染过程。

问:大气环境容量是一成不变的吗?

答 对特定区域而言,地形地貌基本稳定,在一段时间内污染源特征变化也较小,因此,大气环境容量在短期内主要随垂直自净能力、水平自净能力、沉降、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频发与大气环境容量有关系吗?

答  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空气污染形成的主因和内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形成的诱因。

问:不利的气象条件包括哪些,如何影响空气质量?

答  影响空气质量的不利气象条件主要包括:逆温、静稳、高湿。

逆温——正常情况下,地面温度高,高空温度低,空气自下而上流动,有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但在发生逆温时,情况刚好相反,高空温度比地面高,空气垂直上升受阻,就像锅盖一样盖在区域上空,污染物难以扩散。

静稳——静稳天气的“静”主要是指水平方向风速小(小于1米/秒),污染物不易扩散。“稳”主要指垂直方向的层结比较稳定,低层是重的冷空气,上面是轻的热空气。简单地说,就是垂直方向下层空气冷、沉,上层空气热、轻,难以产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垂直方向的对流循环,这样的大气结构稳定,空气流通差,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出去。

高湿——高湿环境即在大气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有利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气态污染物转化为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成分的二次颗粒物,加重PM2.5的污染。

问:2+26城市、168城市和337城市是什么意思?

答 2+26城市:指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

168城市:指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4个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成渝地区16个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22个城市、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15个城市。(山东省除烟台和威海外的14个城市均在168城市之列。)

337城市:指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是什么?

答  自2017年4月以来,中国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汇集国内2000多名环境科学、大气科学、气象科学以及行业治理等方面的优秀科学家和一线科研工作者,建成了天、地、空综合立体观测网,集中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实现了对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描述。

(1)重污染主因——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

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交通结构,导致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大宗物料80%依靠柴油货车运输。

从时间分布上看,受采暖影响,秋冬季一次细颗粒物和有机碳、黑碳等组分的月均排放水平是非采暖季的1.5至4倍,而散煤用量大的城市上述污染物在秋冬季的排放水平更高。

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的城市为唐山、天津、石家庄、邯郸、淄博。从行业分布来看,钢铁及焦化行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玻璃行业集中在邢台、淄博等地,石化化工主要集中在淄博、天津、沧州、石家庄等地。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标(每立方米35微克)约束下,一次PM2.5、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氨气(NH3)等污染物排放量仍远超环境容量。

(2)重污染形成诱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位于太行山东侧“背风坡”和燕山南侧的半封闭地形中,削弱了该地区秋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的作用,“弱风区”特征明显,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在当前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背景下,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极容易产生本地积累型污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城市污染程度受到整个区域的传输影响,全年平均贡献约为20%至30%。

(3)二次转化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积累过程中爆发式增长的动力

PM2.5二次转化微观机理十分复杂,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有机物等组分快速生成助推了PM2.5爆发式增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中NH3的浓度显著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富氨状态,近年来区域内二氧化硫的浓度不断下降,大气中NH3的浓度不降反升,更加有利于硝酸盐的形成。对历次重污染过程的精细化定量化分析表明,每次污染过程都可以解释为污染物本地积累、区域传输和二次转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问:什么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答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表征当前空气清洁或污染程度的一种指标,但其并不代表污染物浓度,并且也并不只代表单一污染物。AQI是将六种基本污染物(SO2、NO2、O3、CO、PM10和PM2.5)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用以表征空气质量,是六种污染物的综合表征。

AQI计算要引入空气质量分指数。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代表了某一种污染物(如PM2.5)的浓度水平。当我们有了六种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后,其中最大的值将被称作空气质量指数,即AQI。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空气质量指数的取值范围定为0—500,其中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别对应指数级别一至六级,即对应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AQI的最高值设定为500,意味着即使污染物浓度再升高,AQI也会定格在500,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爆表”。

首要污染物:AQI大于50时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最大的污染物。如山东省秋冬季节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夏季首要污染物主要是O3,沙尘天气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10。

超标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污染物,即IAQI大于100的污染物。

问:什么是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答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生态环境部用于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排名的一种工具。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亦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综合考虑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中规定的六种污染物(SO2、NO2、O3、CO、PM10和PM2.5)的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目前,生态环境部每月的中上旬都会公布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对全国168个重点城市进行空气质量排名,公布前20名和后20名城市名单。





    tags: 大气污染防治知识问答


豫ICP备14015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