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引入业绩增长率因素与市盈率一起来评估上市公司价值状态方法,非常适合对成长型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评估,或者说这样的估值系统恰好是与我们股市里成长型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是配套的。
重置成本法
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能够重置吗?
能够重置的行业进入门槛低。
A股上市公司“价值毁灭重灾区”:中国远洋居首
如果一个企业投入的本钱所赚回来的利润还比不上存银行或买国债的利息,那这家公司就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比较的本钱包括了企业投资有息债券和股权所占用的资金。
《投资者报》统计数据显示,1949家公司共实现了息前税后营业利润14690亿元,合计使用的资本成本总额(有息债券资本和股权资本)为13.23万元,2011年度共实现经济增加值(EVA)9397亿元。
在1949家公司中,共有1406家实现了EVA为正值,占样本公司总数的72%;此外占样本总数28%的543家上市公司,不但没有创造价值,反而毁灭了价值,也就是说,这543家公司实现的息前税后营业利润还不及支付有息债券的利息和股权资本的平均回报。
“谁是2011年价值毁灭公司”
创造价值最多的前10家公司依次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上汽集团、中国铁建、宝钢股份、中国平安、中国国航和大秦铁路。这10家公司中有8家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合计的经济增加值(EVA)为5141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创造EVA的55%。
毁灭价值最多的10家公司依次是中国远洋、华电国际、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国投电力、中海集运、京东方A、中国铝业、重庆钢铁和中国中冶,这10家公司集中在海运、电力和有色冶炼行业,合计毁灭价值398亿元。
仅中国远洋一家就毁灭了109亿元价值,占毁灭总价值的8.74%(543家公司合计毁灭价值12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本报前后三年的“EVA”评价中,均位居价值毁灭榜首 。
熊市是“必要之恶”
熊市的存在让股票市场提供了更大的风险溢酬,使得投资者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
制定投资计划,恪守投资纪律
第五部分 并购估价
并购估值提示
估值需要考虑战略
控制权亦有价值
最后交易价格是谈判的结果。
并购的价值来自哪里
横向
纵向
企业集团
剩余收益模型
t=0时刻股权价值:
其中,Ke是股权资本成本,NIt=t年股东的净收益,BEt-1=(t-1)年股权的账面价值。
企业资产定价
其中,NOPt=t年税后经营净利润,Kw=股权和负债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BAt-1=(t-1)年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是权益和负债之和。
权益或资产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加上未来增长价值。
增长的部分明确了增长创造价值的情况,净收益必须超过资产或权益的资本成本KeBEt-1。
超过的部分叫做剩余收益。如果资本的回报不能超过资本成本,并购不会有价值增加。
市账比率
ROE是净资产收益率,等于NIt/BEt-1。gt是指从t-1年到t年股权账面价值的账面增长率。
当一个企业每期的净资产收益率等于资本成本的时候。股权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其比值等于1。
(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成本)就是异常回报,代表了企业价值的增加。如果具有竞争优势,这个增加的幅度就会更大。
Q比率
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
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为5亿元,资产的重置成本是2.5亿元,Q比率是2,超过的价值被认为是利用这些机会的期权价值。所以一家公司的价值为:
公司价值=资产的重置成本+增长期权的价值
不同战略驱动下收购的价值创造
战略驱动力和财务驱动力相结合
价值驱动因素
预测销售量和销售收入的增长(计划期的销售增长率和计划外一个恒定的增长率,后者一般接近通胀率)
预期的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销售收入
新固定资本投资
新营运资本投资
竞争优势阶段
资本成本
横向收购中价值来源:大的就是好的
分类
价值来源类型
收入提高
提高的市场能力和市场份额
网络外部化
利用营销资源和能力
成本降低
过剩生产能力的降低
在生产、市场、分销、品牌及研发上的规模经济
在品牌、市场、分销、生产及物流中的范围经济
学习经济
新的增长机会
创造新的商务模式去竞争
创造新的能力和资源
创造新的产品、市场或流程
并购的DNA:资源与能力路径依赖型并购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DNA,如果其他公司想要复制,就必须破译代码,绘制出基因图
并购为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取得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
无论是DNA复制还是并购,成功来自于公司基因的种类和基因结合的方式
整体收购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但是收购获得的资源比获取能力容易得多,因为后者嵌在于企业文化之中
资源和能力分享以及竞争优势
并购双方通过分享对方的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
资源和能力难以模仿的条件:独一无二的历史、因果模糊性、社会复杂性、知识的内隐性
纵向一体化是关于自己制造还是外购的决策
纵向一体化的收益
纵向一体化的成本
技术高效
对投入的质量和配送更多控制
缺乏市场规则使内部生产高成本低效率
将非品牌产品投入内部制造可以避免品牌产品的溢价
小生产减少了规模经济和学习经济的机会
利用垂直链给生产线更多控制
劳动力和专门化分工的效应消失
避免向供应商及可能竞争者的信息泄露
紧跟最新技术的激励减少
处置超过项目年限的剩余资产的风险